法國尼斯蔚藍海岸一景。張乙江/圖
5月的法國,春未盡,夏初臨,草長鶯飛,天朗氣清。去年春假,我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南法之旅。從巴黎自駕驅車往返2000多公里,途經戛納、尼斯、摩納哥、馬賽、阿爾勒、尼姆等地,深度感受了一番南法的迷人風光與深厚人文。
向南自駕的途中,我目之所及是大片的葡萄園、布滿小黃花的山巒、風姿搖曳的橄欖樹以及風情各異的村莊。迎著柔美的晨曦,我到達了南法之旅第一站——戛納小城。
此時的戛納恬靜悠閑,與戛納電影節時星光熠熠、人山人海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。久負盛名的戛納影節宮坐落于蔚藍海岸邊的十字大道,正值電影節前夕,影節宮周圍的工作人員正忙碌地布置著。
驅車沿著宛如絲帶的十字大道緩緩行駛,一邊是裝飾華麗的餐廳與酒店,另一邊是陽光下碧波蕩漾的海水,美景宜人。
穿過戛納,下一站便是尼斯,它就像蔚藍海岸邊的一顆璀璨明珠。5月初的天氣陰晴不定,時而晴朗,時而小雨。在細雨中,藍綠色漸變的海水撞擊著岸邊白色的鵝卵石沙灘,雨聲、風聲與浪聲,讓人不由自主感到平靜。而當云層散開,陽光傾瀉時,海水呈現如寶石般湛藍,沙灘也像披了一層金色外衣。
尼斯老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普羅旺斯伯爵統治時期。當地建筑以巴洛克風格為主,墻面多為明黃色,搭配其他彩色裝飾,顏色鮮艷。行走在老城中,狹窄蜿蜒的街道上排列著各式各樣的商鋪,熱鬧非凡。
接下來我驅車往東20余公里,穿過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摩納哥,又回到法國境內。從法國小城羅克布呂訥-卡普馬丹半山腰的觀景點向遠方眺望,海天一色,一望無垠,真是絕妙的享受。
返程之路中我來到了馬賽。這座城市三面被石灰巖山丘所環抱,景色秀麗,氣候宜人。
沿著城市海岸線行駛,可眺望因大仲馬的巨著《基督山伯爵》為世人所知的伊夫島。位于市中心的名勝即舊港是在二戰之后的廢墟上重建起來的,在那里,漁市供應林林總總的海貨,喧囂的叫賣聲此起彼伏。來了馬賽怎能不品嘗馬賽魚湯,馬賽魚湯歷史悠久,相傳是古希臘漁民用賣剩下的魚料熬成的菜肴,如今的馬賽魚湯以當日的新鮮魚貨烹飪,魚湯鮮香味美,令人滿足而幸福。
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,我從馬賽來到了被譽為“高盧人的小羅馬”的阿爾勒,城中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羅馬古跡,其中競技場、古羅馬劇場和古羅馬地道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。地標建筑阿爾勒競技場矗立在城市東北角,其石頭臺階已經被踏出凹痕;一旁的古羅馬劇場舞臺巨大,華美壯觀。午后在阿爾勒城中慵懶散步,感受古羅馬時代文化,心情十分舒暢。
旅行的最后一站——尼姆也是一座充滿古羅馬情韻的城市。雄偉壯麗的尼姆競技場是城中最為醒目的古羅馬建筑,歲月荏苒,光芒依舊,其一磚一石向世人重現曾經的輝煌。四方神殿位于競技場不遠處,這是一座希臘羅馬式神殿,其三面都是空地,莊嚴肅穆。神殿的對面是由著名建筑師福斯特設計的當代藝術博物館——藝術方屋,它與古羅馬四方神殿相對而立,一古一今,寓意巧妙。
到訪尼姆一定要去看看古人的自來水工程建筑——加爾橋,這座3層石拱橋是古羅馬建筑藝術中的一尊瑰寶。加爾橋跨越加爾河峽谷,底層走人,中層為支撐性橋體,上層利用自然地形的落差引水直抵尼姆,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。
旅程即將結束,伴隨著傍晚落日的余暉,我在粉紫色的晚霞中駛回巴黎。5月的南法陽光真好,旅行所見所聞令人感到滿足??v情于旖旎風光,領略人文風情,食味各地肴饌,實乃不虛此行。(作者系巴黎高等文化藝術管理學院古代藝術品市場碩士專業)
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。
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:如需轉載,務必注明出處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。